上海的疫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作为其中的我真的对上海这次的疫情百感交集。
让许多人都不得不在自己的世界里,咬紧牙关,努力抵御艰难的时刻。
一次次的核酸检测,停工后为生计发愁的焦虑,不能出门的烦闷,都压在了隔离人的身上。
然而在疲惫、失意时得到安慰和关心,也会让所有的委屈瞬间瓦解,变成难忘的温柔碎片。
在我们还在持续封闭的两个多月内,如果我们仅仅靠政府的保供物资或许老早就撑不住了。
老百姓每天所关心的无非是填饱肚子,柴米油盐,生活用品。
相信经历过的人,以后都会更加热爱生活。
我们每个身在上海的人或许都已经被封了二个月了,
在这期间陆续收到过不少次物资,
可对于一个家庭两个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大人吃点苦或许没事,可是小孩老人身体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营养保证。
一场疫情,百种滋味和万般体会。感恩政府的英明决策,及时止损。
感谢我们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风气,更是为我们国人众志成城的凝聚力而握拳喝彩。
上海疫情结束后,人们对于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小编认为经历上海疫情的人,会有哪些变化?
小编认为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储备物资
网上曾经有一段调侃上海的话。
孙子:爷爷你为什么这么爱囤菜呢?
爷爷:孙子,你不知道,爷爷年轻的时候,在咱们国家GDP最高的城市,差一点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
这虽然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也从侧面说明,经历过疫情的人,会对食物特别的敏感。
以前可能随时需要随时买,不会储存备用,即使储存,量也会很小。
这次疫情过后,相信很多人都会适当储备物资了。
二、学会做饭
疫情没有来临时,很多年轻人都是不进厨房,吃饭点外卖填饱肚子。
以前可能会点外卖或者去外面吃,如果居家隔离,就得自己做,
疫情来临后,快递行业封控,必须得自己解决温饱。
以前不会做饭,也要赶鸭子上架,否则要挨饿,毕竟政府送菜都是要加工的。
所以最近中小学生教育又加了个做饭的指标。
三、学会种菜
不管是土培还是水培,反正在物资短缺的时候,算是个补充。
自己种出来的菜,卫生有保障,肯定不会用农药。
四、工作稳定
有些单位在你居家隔离期间可能不发工资,生活也就没个着落。
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困扰,大家感觉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单位工作旱涝保收。
以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都是想自己创业,或者是经济效益好,工资高的民企。
经过了疫情带来的失业和创业失败,背负巨额外债和每个月的房贷,
年轻人越来越感觉到找个稳定踏实的工作更靠谱。
五、兼职副业
居家隔离啥都不能干,总得想办法赚钱吧!
像开网店,自媒体,直播带货,写文章投稿都可以。
六、强身健体
疫情过后,人们会感觉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很重要。
注重健康是老掉牙的话题,但真正意识到身体重要的人却是寥寥数几。
疫情过后,人们会格外珍惜健康,平日里的锻炼身体也会提上日程。
因为一场疫情让大家大彻大悟,只有身强力壮才能免疫力强,才能对抗病毒。
而体弱多病就是病毒要找的人群,稍不注意病毒就乘虚而入,自己就要承受难以启齿的痛苦治疗。
所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成了很多人的心愿。
七、金钱观念的改变
疫情对公司的影响也非常大,很多公司没有办法发薪水,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都是吃老本的。
这个时候过得好不好,完全要看过去赚多少钱。
所以疫情过后,肯定会做到增加自己的储蓄金额,减少不必要的奢侈开支。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月光族,甚至是超富族,为了购买一些超出生活能力的奢侈品。
这是很危险的行为。
应该把生活过得简单一些,接地气一些,克服自己买买买的冲动,懂得存储、以备急用。
所以疫情结束,大家会降低消费欲望,开始疯狂地攒钱。
除了食物可以带给自己安全感,实际上钱也可以带给自己很大的安全感。
八、社区团购
改变购物模式,社区团购成为主流
社区团购买菜,解决了很多人买菜难的问题。
不仅日常蔬菜水果可以团购,生活用品也可以团购。
小到抽纸大到电视冰箱,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的渠道,有稳定的供应商也有完善的供应链,
最主要的是客源也非常稳定,而且消费水平也比较高。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变化,比如想换个房子,想找个对象,想回老家发展等等。
总之,是场躲之不及的灾难。
但是在这场浩劫之后,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都是大幅度的调整和改变。
同时人会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心理方面会发生变化,也会调整自己的生活需求,
会改变生活状态,有可能会提高生活水平,确保自己的生活方式。
患难见真情,经过了这场浩劫,国人之间更加团结一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明白灾难离我们并不遥远。
此刻的小编还在疫情封禁期间,最大的感受是患难见真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攻克疫情最艰难的时候,全国各地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愿疫情早日散去,我们回归正常生活,物价能够平稳。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拥抱阳光,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
因为我们的辛苦不及每个医护人员。只有有一天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最后,希望疫情赶快结束,每个人的生活,可以回归正轨。
经历过上海疫情的人今后一定要改变的生活习惯
2022-05-12 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