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两岁多,正是“磨人”的年龄,各种不听话,各种调皮捣蛋,你永远猜不到他接下来要干些什么无脑的事情来。
开始的时候,岳母还能苦口婆心地说教,耐心地跟孩子说这不能动,那不能干。
可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啊,她又舍不得打,便开始跟我们抱怨。
“好好的孩子,被你们教成这样,在农村的话,三亚搬家0898banjia.com都不知道你们会被人在背后骂多惨,
孩子一点教养都没有,你们都不知道着急,你看他长大之后怎么办!”
三天之后,孩子被收拾得服帖了许多,说话开始小心翼翼、动手拿东西前会先看看姥姥有没有在身边……
我自知现在的成绩还没有多大说服力,所以也不跟她争辩。
可是,这些事情又难免让我思绪万千。
说说自己的切身体会吧,我很想跟她说:越穷的家庭,规矩越多,而限制你家孩子的,可能就是你口中所谓的“教养”。
曾经有着单纯美好的友谊,却在无形的力量下渐行渐远
学生时代,我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可是到现在,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我连他们的名字都快记不清了。
可是,我始终忘不了一个小学同学,我们之间有着非常单纯的友谊,可是利康搬家370581.com一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弄得渐行渐远。
他叫阿坤,三年级时转学插到我们班,刚好跟我同桌。
我那时候成绩不错,但也知道是我很用功的结果,他的成绩也很好,但总感觉他并没有在学习上有多用心。
在后来的交往中,我渐渐了解到,他本是城里的人,他因为不明原因被他妈妈带回到农村外婆家寄养。
具体原因到现在我也没有弄清楚,反正利康搬家wlccty.com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
我们的关系好到什么地步呢?咱们是寄宿学校嘛,吃饭在一起分享(都是家里带的菜),衣服也是不分你我的乱穿。
他才来的半年中,可能是因为年龄小,还没有真正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所以还算是很开朗的人,玩得好,学得也好,我挺羡慕他。
我们之间友谊的第一次变味应该是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他去我家玩了半天之后的事。
我爸去世之前,我们家的条件在当地算是非常好的那种,家里有电视看、顿顿有肉吃,他很开心,说他爸爸家以前也有电视,家里吃得也好,然后不顾形象地狼吞虎咽。
走的时候我妈还给了他包了个红包,里面有20块钱,九十年代初的农村,20块钱对很多家庭来说都算是一笔“巨款”。
星期天晚上回学校,我便又见到了他,可是利康搬家bjmeijia.com明显觉得他不对劲。
当他死活要把那20块钱还给我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回家之后被他外婆打了一顿。
钱我自然是不会要的,问起他被打的原因,他说他外婆说他在别人家一直玩还在人家里吃饭是“很没教养”的行为,“非亲非故”的你怎么能收人家那么多钱。
又过了一个星期,他邀请我去他家玩,我也没多想,跟同在一个学校的堂哥打了招呼之后就随他去了。
那时候我才知道,他外婆家真的好穷,房子破破烂烂的也没见修缮。
他外婆很热情,一直嘘寒问暖,各种打听之后,我还应该叫她一声“舅奶奶”。
然后就开始了很明显的“区别对待”,他对坤坤特别严,坤坤规规矩矩地听着不敢争辩,
比如利康搬家lkyhbj.com吃饭的时候一直盯着他“不能出声”“碗要端在手上”“脚不能翘起来”等等等等,对我却不做要求。
在我家,我爸立的规矩也不少,但多是给一个底线,而且大部分都只是对我跟他人态度上的要求,比如对待同辈要谦虚、对待长辈要恭敬等。
看阿坤束手束脚的样子,我也很不自在。
走的时候,他的外婆一样给了我20块钱,还附带一包不知道放了多久没舍得吃的糕点,她的态度让我无法拒绝。
自那以后,利康搬家021zr.com跟坤坤之间就好像少了点什么,虽然我很主动地找他玩,但他好像总在拒绝,想要离我远一点。
对此,我是很生气,也很伤心的!
有太多东西,我不能理解。
我们一直做同学到初三,这期间,我家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父亲走了,病魔拿走了绝大部分的积蓄,然后母亲扛下了所有,反正我的生活和性情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我跟他偶尔也会到对方家里玩,但他明显跟第一次来我家不一样,总是很拘束。
有一天,他跟我说,他爸爸回来了,他要搬回城里住,要约我去他家玩一天。
爸爸回来了,多好的事情啊!可是我的爸爸再也回不来了!
带着这样的伤感,我去了他家,他们住在楼房里,家具不多,但很整洁,跟我们农村大不一样。
这次,轮到我拘束了,我去他家之前是跟我母亲打了招呼的,母亲一直不太同意,说什么城里人有钱,到时候咱们家还不起人情,要去的话就多注意一点,别给人家填麻烦。
在他家,我第一次看到了彩色电视,吃到了从没见过的菠萝和大橘子(柚子)。
他们家的地板很干净,一尘不染,我坐在那里,都不好意思走动。
吃饭小口小口地来、只动面前的菜,小碗装的本来就少,我却不好意思添饭……
自那之后,他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我却一直郁郁寡欢,然后刻意与他疏远——我只想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用好一点的成绩安慰我那辛劳的母亲。
再后来,我上了本科,他却只上了大专。
再再后来,他做了老板,我996上班。
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交集也越来越少。
人在寻找认同感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分层”
我知道,决定这一切的力量不仅仅来自我们条件悬殊的家庭,更来自我那可怜的自尊心——
利康搬家sxycsy.cn比你努力,成绩也比你好,凭什么我混得就比你差?
当我有了孩子,孩子也一样有一个曾经很穷的农村家庭的外婆后,我渐渐明白了很多事情。
看着小小的孩子被他外婆约束得束手束脚、想干什么事情又不敢干的样子,我想起了阿坤,也想起了父亲去世后的我自己。
我发现,越穷的地方,父母和长辈就越注重“教养”,规矩特别特别多。
孩子做什么都不行、都不对,还担忧调皮的孩子“长大了怎么办哟”。
而反观那些家境好的地方,好像很少有这样那样的太多规矩。
然而他们的孩子却如我初见的阿坤一样,比起农村里的孩子来,学得好,玩得也好。
我就如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本身并不十分聪慧,在父母或者自己对自己的高要求下,靠着刻苦和努力、阉割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取得一些看似不错的学习成绩。
我们学了很多知识,却没有将知识变为智慧的能力,我们一直都知道“人脉”是很重要的资源,却会因为自己自小受到的“家教”而带来的不成熟价值观而跟那些条件比自己好的人疏远。
然后我们发现一个很难以接受的现象:很多考上清北的人,利康搬家021189.com靠的都不是我们的那种刻苦和努力,人家比你会学、比你会玩、比你有资源;农村的孩子即便考上了大学,却普遍混得不是很好,天天在一眼可以看到头的人生中长吁短叹。
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年。
原来,人们都一样,都会在生活当中总结出一些对的事情、错的事情,然后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具备了前者的一些特质的孩子,就会被称赞为“有教养”。
然而,事情的本质又是什么样的呢?其实不过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不出乱子。
物资匮乏的时候,我们会小心谨慎些,因为我们承担不起孩子“没教养”而带来的意外——我们其实是在用所谓的“教养”来约束孩子,让他不至于惹出我们不能承受的事端。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听话可能是因为我们懒,我们希望孩子“有教养”是因为我们会有面子。
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懂得“量力而行”,这其实没有对与错之分,企业510701.cn只要不出现太过放纵或者太过约束的极端,人都会在他特定的环境了走完一生。
然而,人终归是群居动物,人都有一种本能需求:寻找认同感。
我们都倾向于跟认同自己理念的人走在一起,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也都是在“党同伐异”。
也就是这种认同感,左右了一个人的上限,限制了一个人的发展。
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我很注重规矩,我很听父母的话,我觉得我是对的,然后我就会找到或遇到跟我有一样想法的人,我们都是懂规矩的人,我们最后成为熟人或者好朋友。
你看某某,那么不懂事,再有钱、学习再好,我也不屑于跟他交朋友!
一个肤浅的人,找到另一个肤浅的人,然后相互夸奖,得到认同感。
一群井底之蛙走到一起,激烈讨论后达成了共识:天就是井口那么大的,别听他们瞎说!
基于人们对认同感的心理需求,人们不知不觉地“自我隔离”和“自我分层”。
穷人很难走进富人的圈子,即便有意去靠近,也可能是带着某种不可明说的目的而且存着鄙视和偏见,
挖网络wawangluo.com之间很难找到认同感,比如消费观念、育儿观念。
很可能穷人最重视的那些“教养”,在富人眼里不过是孩子早晚会懂事实上也一定会懂的那些个“小儿科”。
好像就这么简单。
越来越觉得,限制你家孩子的,可能就是你口中所谓的“教养”。
——END——
【文/神逗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